禮拜天晚上和小莎姐聊天,網路二端淨聊些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聊啊聊的察覺這傢伙心不在焉,暗暗生怒,正要開口罵一下,忽然小莎姐冒出一句:「倫敦下雪了!好大的雪。」
哼。不置可否。倫敦雪不是沒看過,英國這海島周邊有洋流調節氣候,雪是能下到多大?
還在暗笑她小題大作,對面傳了張剛剛拍的照片來。的確銀白世界,雪下得好大。
禮拜天晚上和小莎姐聊天,網路二端淨聊些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聊啊聊的察覺這傢伙心不在焉,暗暗生怒,正要開口罵一下,忽然小莎姐冒出一句:「倫敦下雪了!好大的雪。」
哼。不置可否。倫敦雪不是沒看過,英國這海島周邊有洋流調節氣候,雪是能下到多大?
還在暗笑她小題大作,對面傳了張剛剛拍的照片來。的確銀白世界,雪下得好大。
倫敦因為人口過多,同時收入優渥的白領階級比例偏高,在倫敦市區很難租到個人專屬而閒雜人等莫擾的獨立小套房;一般人都是分租公寓裡的小房間,再與人共用廚房浴廁。
小套房就算碰到了,一般人大概也租不起。這邊因為租金實在太貴,所以報房租時基本上是用一個禮拜為單位,像把晡舊家那小房間,一週「只要」九十五鎊(月租大概就二萬多台幣),新家雖貴許多卻也是市中心區段撿來的便宜,每週「只要」一百三十多鎊(月租就三萬五台幣以上了)。倘若是海德公園旁觀的觀景綠地小套房、或是泰晤士河畔Victorian Warehouse改建的雅痞親水新天地,這種等級的週租,大概就是把晡房間的月租。給誰住啊?中東或俄羅斯來倫敦念書的石油王子公主,再不然就是年終將金動輒百萬台幣的投資銀行員工(不過後者在這波金融風暴裁員浪潮下,很多恐怕都退租啦!)。
在台灣講到分租,通常都是認識的人講好,再一起把整間公寓住下來。然而倫敦外地人多、換屋率又高,租賃市場因為需求過於旺盛,導致此類朋友網絡湊出的房客組不敷需求。於是跟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同住一個屋簷下,便成了年輕人到倫敦打拼的共同記憶,有時即便是英國當地人皆然。
今天忽然想起以前國中上作文班的時候,老師和台下學生的一段對話。
老師(那時)是有為青年一位,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他說:「每當我想到人一天只有廿四小時,可是生命裡還有那麼多好書沒讀、那麼多知識可學,我看書看到夜深人靜,眼皮都快睜不開了,還是捨不得睡覺。」
本人的受訓課程日前接近尾聲,二個禮拜後就是大考之日。這週五考完第二次模擬考精疲力盡,回家前卻找不到課表行事曆,不知道哪一科該預先複習。轉頭看到身旁那位義大利同事,隨口問了禮拜一要上什麼:
「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
(倫敦歌德學院 Goethe Institut之不人道戶外上課證據;圖為德文課同班同學,蘇格蘭太太一位;因未經當事人首肯,不敢揭其閉月羞花之貌)
不是說成天閒來無事,就想找個小問題拿東西方來比較。可是在倫敦也待了好一陣子,不知為何,我到今天依然覺得洋人是集體從火星搬來地球的;然後這群人大概開開心心找到一塊我們還沒棲息的空地,就自己大大方方定居下來了……不然同樣小小腦袋一顆,怎麼思考的方式差這麼多!?(好啦~我承認有的老外的確頂著一顆瓢瓜頭,容量普遍較大--就是後腦勺還會很任性地凸出去,神似異形那種)
國泰航空要乘客在登機前四十八小時,自個兒線上劃位。為此,我昨天晚上吃完飯後就積極戒備,時間還沒到,已把網頁的連結途徑搞得一清二楚,緊張程度直比當年在政大抱著初選五學分,眼巴巴望著螢幕三秒按一次滑鼠搶加選課。
十點三十五分,自認頭香就算搶不到好歹還坐三望二,滿心期待。畫面一登入,卻愕然發現,前五排的二側位置幾乎早給一掃而空。幸好飛機夠大,偏前頭的位置還有剩,馬上眼明手快也搶了一個,確定劃到位時沾沾自喜。您為我為何如此計較?我說,要坐超過十個小時以上的飛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春暖花開,轉眼又是曬臘肉的季節。昨天氣溫一度回昇,太陽曬得路上人都暖烘烘,暖到即便只是薄外套套著,也嫌熱悶出不少汗。睽違近半年,總算又等到這種只剩T恤一件也自在的好天氣。
對我來說一件T恤剛剛好,對不少英國男人來說,這天氣代表袒胸露背逛大街的鐘聲大作。也不知道是希望上半身曬得均勻一點,還是說他們平常花那麼多錢上健身房,只有這個機會開成果展(可想而知,平常上班沒辦法動不動就剝開上衣叫人鑒定一下自己的肌肉夠不夠料),從南肯辛頓到哈洛德百貨一段路不過短短十幾分鐘,我就已經見到大奶寶大叔一位在人行道上大溜直排輪。
(溫布敦不是只有網球喔!汪汪~)
贏錢的感覺實在太爽快了,而且自己完全不用出錢,還能憑空把十二鎊帶回家,我只能說第三場五號的Cashinthechips,你真是隻好狗兒。而且這名字怎麼能取得這麼好呢?Cash in cash in,免費的賭資卷,還真的給我加倍換現金!
各位看倌,歐洲從上禮拜六到禮拜日清晨實施日光節約,也就是說從三月三十日起,歐洲正式進入夏令時間,和台灣的時差從八小時縮短回七個小時。有親朋好友人在歐洲的,越洋電話請挑對時間打。如果你一大早起床忽然想和地球另一端的某人聊一聊,一瞄手錶八點,想說應該還趕得上午夜趁快播電話,不好意思,就差個這麼一天,本來該在晚上大鳴大放的時間,人家可能已經深深入了夢鄉。
倫敦,我去年八月開始上班的落腳處,現在是歐洲第一大城,人口達七百四十萬。在歐洲,很多像蘇黎士、漢諾威這種國際知名「大城」其實都只有幾十萬人,咱們隨便一個新莊永和就可以把他尬掉了,因此倫敦的規模在歐洲相對來看,簡直就是巨無霸的地位。自1986年金融改革開放以來,倫敦的金融業越來越發達,前年更狠狠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指股票首度公開上市)這個指標上把紐約從冠軍位子一屁股擠下去,目前這邊金融衍生品市場也比大西洋另一端熱絡......其實我講這麼多,只是想講辦公大樓越蓋越多啦!這種五四三的講太多,看倌都要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