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來要毀掉一部聲勢浩大各界矚目眾人看好沒上檔就奧斯卡來勢洶洶的電影有多種選擇。原來除了學詹姆斯柯麥隆拍阿凡達(
Avatar),砸大錢拍出人盡折服的特效卻配上老梗落俗套的劇情大搞敗筆之外,還有華麗年代這種自掘墳墓的電影拍法。2010年開春第一部片,前頭直打哈欠,中途幾回險奪門而出,後頭忍得滿腔無奈,散場一肚子火;華麗年代講虛構導演Guido Contini面臨男性中年危機又深陷創作瓶頸的故事,然而這般成品也交得出來,不得不懷疑,本片導演是否自己也深陷創作瓶頸。

 

導演勞勃馬歇爾七年前翻拍「芝加哥」,打造了音樂劇在大螢幕上的嶄新面目大獲好評;接著中間小試小說藝伎回憶錄,怎知四方褒貶不一。這回馬歇爾先生野心勃勃重拍另一齣百老匯歌舞劇,邀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和一眾知名女星,演員陣容一字排開,五個奧斯卡得主加二位入圍,八個人手上共有七座小金人,戲還沒演,大軍壓境光聲勢壓都壓死人。就別說英國演技派資深女星茱蒂丹契配上義大利木乃伊國寶蘇菲亞羅蘭、法國新科影后瑪莉詠科蒂亞、西班牙性感女神潘妮若普克魯茲、美國甜心凱特哈德遜暨新生代歌姬菲姬,還有剛被香奈兒踢掉的江河日下澳洲代表妮可基嫚,聯合國卡司組合新鮮又讓人始料未及,單衝著這點,把晡才見電影海報公布,當下就決定排除萬難也要進戲院看這部片。



(電影預告,大賣卡司)


華麗年代事先流出部分劇照和預告影片,那時看來,風韻十分接近舊作「芝加哥」,色調上則更偏另一部歌舞片「紅磨坊」那般鮮豔,然而差別在於卡司更龐大,仿佛企圖直探「史上最經典歌舞片」的地位。這股企圖的旺盛,藏都藏不住。電影拍完,果然經典成就了,只不過是另類經典:大而無當的經典。

該要怎麼形容這部片呢?姑且說是電影裡的佛跳牆吧。網羅了這一班硬底子演員排排站,其實中間任何一位單挑大樑,都有獨自撐起一部片發光發熱的能耐;「華麗年代」將他們湊在一起,光想見這一眾飆戲就期待不已。除此之外片子還有歌舞劇特有的華麗聲光、華麗服飾,鏡頭上又滿載歐洲實地取景的
1960年代羅馬風味,照理說,能讓影片經典的元素該都到齊了。

結果卻是多到過了頭。女明星彼此沒多少對手戲,大家輪流出場,故事圍繞著男主角旋轉。一位佳麗秀一段、歌一曲,戲分就退場;唱歌跳舞自是顧到,可是角色之間缺乏火花,戲都不知拍到幾萬光年外去了。散場時忽然領悟,啊,原來這是西洋電影版的「羅時豐與十個女人」



說它是佛跳牆恐怕還算溢美之詞,至少佛跳牆最後還調出了個齒頰留香的綜合好味道,「華麗年代」把這堆好料丟進鍋子,鍋鏟 三兩 下拌拌炒炒,鍋子裡不僅各還是各的料,料理方法不當,還害得各自香氣盡失色彩黯淡,隨便調和,甚至調出一股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的怪味。

其實當年百老匯歌舞劇靈感,取自義大利名導費里尼半自傳的名片「
8 1/2」,所以眾星拱月的故事架構早就設定好也,女明星之間少了對手戲,理當不是問題。戲以「中年危機又創作瓶頸的風流導演」做為主軸,安排每一個女性角色先後出場,依序說明她們對男主角在電影時空當下的人格、才華、快樂、困擾各有不同影響,也就是說沒有這些女性角色,就沒有這個(曾經)才華洋溢但家庭、感情問題不斷的導演大人。這是一部訴求男人中年危機的片,戲中本來就只有男主角,女性角色再如何刻劃細膩訴其偉大,個個本就只是配角。

問題出在華麗年代的男主角沒拍出這股氣勢,撐不起故事架構,眾星拱月的月亮升不起,導致星星一旁獨舞不繼,接連殞落,這部片遂淪落為沙灘上巨浪來襲的碉堡,慘兮兮怎個一蹋糊塗。據說
Daniel Day-Lewis 演什麼像什麼,據說給他什麼角色他就融入什麼角色,怎麼我與這位演技派男星螢幕初遇,只能頻頻為他捏把冷汗。從頭到尾,只覺得他的心力一股腦在模仿那口義大利腔的破英文,創作陷瓶頸的苦惱演出了一點、對人生沒擔當的窩囊也演出了一些,然而大師的瀟灑和義大利男人不負責的神韻,這位演員交出來的成績單實在缺乏說服力。

最可怕的是,這部片簡直像傳染病一樣,硬底子演員找來卻演得一個比一個平庸,對照觀眾先前為卡司營造的期待,如此平庸幾乎要算是犯罪行為了。英國老牌女星茱蒂丹契難得演出如此沒刻劃、沒深度、幾近沒有識別度的小角,感覺就像受邀來換個髮型作自己唱一唱跳一跳就可快樂收工回家。蘇菲亞羅蘭演男主角已故的母親,然而每回出場不像導演的精神慰藉反而比較像陰魂不散的背後靈,神色僵硬還真如鬼一樣嚇人。至於妮可基嫚小姐
……您在時時刻刻裡的精湛演技都拿去資源回收了嗎?再這樣不振作下去,您就要回到湯姆克魯斯太太時期的世紀花瓶地位啦!!

這還只是對演技派一姐的抱怨而已。凱特哈德遜和菲姬二人,各自抱了個可有可無的角色,華人觀眾應該頭一個就能聯想到無間道莫名其妙找來蕭亞軒、陳慧琳客串那集,單純就是為了添卡司增噱頭,對故事內容毫無加分。菲姬那小小一角,劇情中對導演人格定型,本來也可以拍出決定性的樞紐角色,可惜電影就顧著要讓一班七仙女輪流上秀,螢幕閃過幾個菲姬鏡頭人家就回老本行開始又唱又扭又跳,完全來不及描繪這角色存在的任何意義。想來就算剪片把雙姝戲份全數剪掉,也絲毫不覺得故事少了多少光采(
1)。

聯合國女星全身而退,大概就剩二位。小潘潘出演華麗年代,雖沒給自己添什麼輝煌紀錄(ㄜ
……不過她開場那段嬌喘情色歌舞,也算是個生涯紀念啦),但是大明星的魅力渾然天成,總還是散發出那股野性和喜感,不算砸了招牌。奧斯卡得獎大軍,只有法國影后瑪莉詠柯蒂亞 Marion Cotillard 脫穎而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風流導演身邊美女如雲,法國影后分到的是既不光鮮又不亮眼的平凡原配夫人,可是瑪莉詠把天主教妻子的堅忍和隱忍演進了身體和眼神,就連胸口跟著呼吸急促起伏的瞬間也是戲,托出癡盼丈夫回心轉意,又查覺自欺欺人的絕望。瑪莉詠分到二段歌舞,二段之間代表原配夫人的心情轉變;第一段唉嘆自己近乎零存在感,
My Husband Makes Movies,是華麗年代極少數讓把晡動容的片段。(2



雖然哭淒的曲調總有點青蚵嫂的神似感啦~只不過青蚵嫂是在哭阮尪不如人,人家這裡丈夫太優秀太俊俏,哭的是丈夫眼中都沒自己的存在;感覺當人老公也滿吃力不討好的

馬歇爾大導的前前作「芝加哥」,雖然仍借用了部分舞台呈現手法,但電影版沒忘了善用大螢幕的靈活運鏡角度、突破舞台限制,於是看電影同時,等同經歷一場視覺饗宴。勞勃馬歇爾再戰「華麗年代」既然帶著更大野心,大導便將本片畫面的細緻和色彩,揮灑到最高極限,成品滿得像是表面張力的水杯,彷彿只要再多那麼一丁點兒,顏色就要從螢幕奔瀉而出。是舞台時金得既醉也迷,暗紅得搔動淫欲,黑得高貴齷齪,非舞台時羅馬的老舊奢華成了另一舞台,義大利的寶藍海面和青翠海岸又是一個舞台。飽和瞬間,電影又倏地切換成黑白影像,改用復古的俐落格調說故事。以視覺上的奢侈和享受橫斷,華麗年代確實比芝加哥豐富華麗。

然而如此盛開的華麗年代,作為一部電影,卻比芝加哥黯淡許多。且別說眾明星的聲線表情,無法如他們平常演戲般靈活自然地傳遞感情,即使就演技而言,大導在華麗年代的宇宙,也未能提供太多讓他們揮灑到淋漓盡致的空間。諸多角色缺乏刻劃,仿佛存在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唱完自己負責那首歌。

除此之外,華麗年代的歌舞和劇情契合遠遠不如芝加哥自然;在芝加哥裡,每回旋律響起幾乎皆是畫龍點睛的效果,一次又一次,歌舞讓故事切換到平行時空敘述,一樣流暢進行。然而華麗年代,要則枯燥零碎地拖著故事行進,要則粗暴突兀地砸一首歌出場。

這一、二天為了寫這篇感想,華麗年代相關的影片檔不知看了幾回,怪的是重看這些瑣碎的影片片段,忽然又生錯覺,直問自己華麗年代不該是如此引人入勝的電影嗎?是否自己錯怪了它?可是如果把當天坐在電影院的煎熬想清楚,還是堅持己見。馬歇爾大導可能成就了好幾段動人的歌舞,我甚至懷疑這些襯著舞台背景唱唱跳跳的片段,可能是在劇情拍完前就先錄好的,但是一回到華麗年代接串歌舞的劇本部分,卻拍得十分無聊粗糙。二小時多下來只覺得攝影機好似跟著男主角漫不經心亂跑,螢幕上所見,全然說不上是整體又一致的作品。


把晡和小莎姐上週五一同看完電影後,二人就一直爭執到現在。這位女士截至目前為止,還為本片畫面的細膩華美沉醉懾服,直嚷著 DVD 要買,再看第二遍也願意。然而把晡是個老派的人,喜歡視覺享受同時,卻更重文字魅力和畫面背後的敘事,於是私以為,馬歇爾大導或許太積極營造一秒又一秒的唯美畫面,卻忘了他的畫面堆疊之後,是否只是少了靈魂的鏤空軀殼。洗鍊唯美的色彩奢華 Vogue 封面內頁也有,羅馬和地中海岸的動人景觀,不見咖啡廣告也常常來上一段;電影之所以為電影,畢竟有其他原因還有其他的期待。大導或許想將華麗年代拍出比「芝加哥」更上一層樓的格局,然而「芝加哥」的驚豔足以讓觀眾興致勃勃追問,坊間是否還有其他新潮歌舞片,華麗年代的沉悶,卻有本事叫人從此對這 genre 敬謝不敏。

華麗年代拍的是一部「導演拍不出戲」的戲,原本戲中有戲,以戲說戲,用電影描繪舞台,用舞台交串人生,珠子若全串起了,本是鬼才之作。只可惜串之前珠子貪心收得太多,導演給自己挑的款式又太過艱澀,串到半途散落一地,匆匆拾起不知怎麼收的尾了的事。區區幾段出色演出,寥寥幾首歌曲才算得上動人好聽,唯一一致的,恐怕只有唯美取鏡和華麗的服裝舞台。可是一部好電影不應只有這些零星閃亮的珠子,一部好電影的本質至少該是個好故事;導演太多野心卻沒辦法將所有的企圖拼湊起,華麗年代,最後空留華麗。



1




凱特哈德遜和菲姬兩人對劇情雖然沒什麼貢獻,二位分到的歌卻是整部電影最動聽的。菲姬繼慾望城市電影版後,又唱了首大片主題曲 Be Italian。凱特哈德遜在戲中扮演時尚雜誌記者,裡頭一句台詞說得挺有趣:Style is the new content. It’s what my reader wants…..they want to live in an Italian Movie. 於是她分到這首歌,曲名就叫作 Cinema Italiano




搜尋影片檔中途找到這段訪問,果然證實了把晡的疑惑:為什麼好好一部片會拍得如此零零落落呢?原來馬歇爾大導先選角才寫劇本。如凱特哈德遜,便是額外加的角色,加的原因是馬歇爾大導對她的嗓音和舞技印象深刻(但在預定的人物裡又找不到她的位置),這樣不能捨,難怪會穿插這種天外飛來一筆、與故事整體走向不太搭尬的角色。(3:27左右處)

不過凱特哈德遜唱得真不錯,把晡也相當意外這位甜姐兒演員有一副像貓一樣挑逗,又甜又微微啞的嗓音。她在訪問影片裡哈哈大笑的模樣比導演Man上一百倍,擺在瑪莉詠科蒂亞和小潘潘旁邊,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粗感……好像就是比人家低俗了一點點。不過加了凱特哈德遜和菲姬,除了要借重她們的歌聲外,可能也有照顧美國國內市場考量,否則卡司歐洲味太重,愛國的美國人可能就把片子當外國貨看待了。

大致說來,本片卡司,沒有人像Mamma Mia裡皮爾斯布洛斯南或芝加哥裡李察基爾一般駭人,不過硬要比的話,朱蒂丹契和男主角丹尼爾戴路易斯的聲音我都不大喜歡,尤其茱蒂阿嬤那一段歌舞真像在殺火雞。英國阿嬤的法文聽了也叫人頭疼。

對啦,馬歇爾大導講話真是十足的GAY腔英文,溫柔得像波斯貓躺在粉紅的絲絨布上揉蹭,可是聽起來好舒服喔。




(註2

2008
年,瑪莉詠科蒂亞靠著「玫瑰人生」一片在奧斯卡戰場封后,這一段知道的人可能還不算少,但她其實也在「終極殺陣」裡出現過,演的是男主角的小女友莉莉(就是老爸在國防部當高官那位)。所以好演員真容易被埋沒!沒看華麗年代和玫瑰人生,還以為這位年輕的法國女演員只能演喜劇花瓶。

瑪莉詠的英文在法國人裡講得算十分好的,沒啥濃厚的法國腔,但她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有話都要慢慢講的樣子真可愛。不知為何,把晡也非常喜歡她淡淡的腔調。



(註3

華麗年代的英文原名為Nine,數字九,不過主要演員只有八個啊?這點把晡一開始搞得一頭霧水,老以為哪個大咖被我漏掉沒數清楚。後來弄清,原來九指的不是主要演員人數,華麗年代翻拍的百老匯歌舞劇劇名就已經是Nine了。 

Nine
指的是劇中男主角在開拍新戲之前已拍過的電影數量。這命名邏輯乃是來自義大利導演費里尼半自傳的經典電影 8 1/2,費導在這一部片之前,獨立拍攝或與人協同執導的片合起來恰好八部半。


(註4

人這麼多,來點一下名,劇照是從把晡同學那兒A來的



後排左起:

茱蒂丹契Judi Dench 
瑪莉詠科蒂亞 Marion Cotillard 
蘇菲亞羅蘭 Sophia Lauren 
妮可基嫚 Nicole Kidman 
凱特哈德遜 Kate Hudson 

前排左起:

潘妮洛普克魯茲 Pénelope Cruz
菲姬 Fergi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buccino 的頭像
    babuccino

    一個人落腳倫敦大橋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