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倒數第二個禮拜特忙,忙的理由不足為外人道也,總之這行時間特性使然,昏天暗地忙到這週末倫敦抗議預算刪減大遊行,皆不識人世也渾然不覺。周六中午遊完泳,照例去 Seven Dial 七條小路放射中樞的店面喝杯茶,邊走還納悶怎麼今天路上人特多,而且很多一看穿著相對樸素,想想即知外地來的英國人。再細看,不少帶著手寫的標語海報,顯然是特地來抗議的。

 

不以為意,照舊和游泳同伴喝茶去,喝著喝著不小心忘了時間。一看中午快到了,記起學妹約辦的倫敦政大校友聚會,我匆匆前赴霍爾本站準備趕搭地鐵,卻在路口硬生生給大批人潮堵住。



十字路口南北向的
Kings Way四線道,以倫敦標準來講算條大路,路面只見得人一波一波向下推擠,塞得滿滿。這下才知道,原來抗議預算刪減的遊行規模這麼大。不只人群像浪潮一樣沖刷,遊覽車也不時一台一台開過。我事後才知 Kings Way 上由北而南行進,本就是各大學串連的學生抗議路線,那天只好奇怎麼那時到地鐵,剛好就讓我碰到年輕大學生族群。

 





 
 

發個花癡一下,平日到金融區上班看多了穿西裝的假仙輕熟男,看到這麼多清新的大學生,當真如沐春風



 

大海報上都寫著的,曼徹斯特大學、雪菲爾大學、約克大學,比留學英國教育展的參展學校還齊。其實就算海報不出招,聽周圍人口音也聽得出端倪,南腔北調,尤其不時聽到很重的北方口音。

 

 

 

這天遊行原先以工會成員為主,主辦單位為英國工會聯盟(TUC, Trade Union Congress),抗議英國保守黨上台後,刪減預算幅度太過劇烈。保守黨說,刪減預算吃力不討好,砍得如此劇烈也非他們所願,但是帳本攤開事實擺眼前,英國國庫,沒錢就是沒錢,所以開支非砍不可。然而因為保守黨砍的規模又快又劇烈,英國社會各界不分男女老少都陸續感受到財政改革的影響,於是這場反預算刪減遊行的號召力,便跨出了工會界線,學生、退休老人、乃至於新手爸媽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上了街。北至蘇格蘭、蘭開夏郡,西至康瓦爾,英國四處都有人千里迢迢搭著遊覽車南下 / 東進倫敦。

 

工黨下台時確實是留了一屁股爛債。經濟學家預計,英國未來光是勒緊褲帶還錢就不知得還多少年;這幾年可能還不到本金,稅金都得先拿去繳利息。但是撇開保守黨整頓國家財務的聲明不談,這老政黨意識形態上,本就偏向小政府與自由市場,所以工黨長期執政所留下的公共支出和社會褔利,個個都成了它砍的目標。地方圖書館要砍、醫療資源支出要砍、藝文活動補助要砍,大學資金提高資籌,所以允許學校對英國學生一年學費收到九千英鎊以上(折合台幣四十多萬)。一時間社會變化如此劇烈,難怪這麼多人要上街。尤其保守黨的票倉多半在富裕的英格蘭東南方,英國國內其他相對倚賴中央政府支出和補助的地區,多半投給工黨,這下由他們最不想選上的政黨施加他們最不願見到的預算刪減案,當真不能不上街。

 

我在路口時猶豫了一下,本想加入遊行隊伍。其實刪減預算對我來說,影響相較之下算是小的,再不高興也不是自己國家,大不了就走人。可是我並不認同保守黨策略,也覺得財政困難的時候,他們柿子相對挑軟的吃,對英國極富的富人課稅手段並不夠嚴厲。想跟著他們一起走,代表自己的聲音說,我支持你們。







 

可是路口站沒多久,就見到好幾個頭戴帽子又用面罩遮覆著大半臉孔的年輕人,這一看就知道今天遊行不會平和收場。再想想,等到朋友來,轉身就進了地鐵。戴帽子又戴口罩,其實目的只有一個—攝影機照到或被人指認都不會暴露身分;那為何不希望身分暴露呢?因為遊行後頭計畫要砸東西的。二年前到倫敦反全球化遊行現場,那次英國警方有人施暴過了頭,打的還是無辜的報販,最後鬧出人命。不用說,英國警察被罵翻了天。

 

警員有幾千人,遊行民眾也幾千幾萬人;警察有打人也有純盡責維持秩序的,遊行民眾裡,也有只想平和上街和擺明要挑釁鬧事之分。2009年四月反全球化遊行,回家看新聞得知報販被警察打出人命之前,我在現場看到的卻多半是少數民眾找警察麻煩。那回看一次就知了,行蹤面貌弄得很隱蔽的,目的往往很明確。

 

傍晚回家,開電腦查新聞。果然,倫敦市中心有衝突,幾家銀行、店面被砸,麗池飯店也成了目標,皮卡迪里上頭著名的 Fortnum & Mason 還被進佔。問題是當天遊行民眾,多少人來砸店呢?新聞說,估計只有幾百人。

 

那當天民眾總共有多少人上街呢?我周六看新聞,一開始BBC說得保守,只說廿五萬人;主辦的英國工會聯盟,因為上街人潮出乎意料,自己也沒辦法準確計算。隔天早上看,又有報紙說三十萬人。到今天看,不知是靠什麼方法確定人數,也許直升機在空中,看到市中心街頭都被人塞滿了吧?各報都改口五十萬人。用英文的說法,就是五百千。或說,一千個五百。

 

也就是說,每九百九十九個人上街,才只有一個人去砸店面企圖起暴力衝突。如果用比例概念的話,五十萬民眾平和上街遊行,反對政府刪減預算,應該佔了整版,然後暴力衝突應該只有右下角一小格,女王頭郵票左右大小。

 

可是新聞的本質是要追逐衝突、畫面跟賣點的,於是當天報紙,衝突破壞佔了一半,平和上街也佔了一半。老奶奶從北英格蘭大遙遠坐車來倫敦遊行,她的努力所傳達的訊息,只有砸店青年的千分之一。

 

更慘的是,因為遊行起了暴力衝突更有「看頭」,所以五百人的行為還優先當頭一則爆。媒體人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處理比例失衡,新聞報導一開頭不停強調,遊行大體是平和的,訴諸暴力只是少數人,但說歸這麼說,大半畫面還是給了衝突事件。警察臉上被噴油漆的,衝突民眾放煙的,拿了電燈泡裝阿摩尼亞攻擊警員的。

 

對於這種訴諸暴力的抗議方式,我一直有種很複雜的心情。從某方面來看,體制的大人物(商人也好,政客也好)有辦法大舉逃稅,他們懂規則會玩規則,其他人完全奈何不了,反而要遇到這種激烈的手段,才能傳遞一些警訊。可是我好幾回在現場看,又覺得這些抗議舉動在任何事情發生前,很多直接訴諸衝突暴力的人,早先把衝突浪漫化。等到了現場,直接挑釁攻擊警察,等到兩邊大規模衝突,又隱隱滿足內心悲劇英雄的色彩。

 

警察也是人,只是領個薪水維持社會秩序,為什麼要攻擊他們?有不滿,就去對著大肥貓丟雞蛋,例如前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總裁Fred Goodwin,搞了個大爛攤,要英國政府接管全民買單。這樣沒事送他車庫幾個雞蛋也快人心。但人家警察只是執行公務,為什麼也要被當成邪惡的怪物被打?

 

更重要的是,五十萬人上街,平和遊行,本來可以讓社會注視預算刪減議題的。那麼多人特地遠地而來上街,卻碰上五百人夾持遊行機會,把鎂光燈搶走了,於是媒體把篇幅讓去報導那家店被砸個稀巴爛。一旦顧著衝突的故事點,自然就未藉著遊行深入討論那些預算遭大幅刪減,五十萬人的半數努力給瞬間抹煞。這樣反而讓人覺得無力且悲哀。

 

什麼政商通吃的大鯨魚逃避社會責任,製造問題,什麼定居隱晦小島但還能當上英國上議院議員的爵士,對這種人有意見,有種就直接去針對對方。只敢綁架大多數人平和舉辦的遊行,趁人多作亂,手段激烈還波及無辜,不是懦夫作為是啥?

 

 


 

 

 

晚上再出門,市中心靠特拉法家廣場還是不太安寧。遊行人群多半已經散了,但是有少數聚集在特拉法加廣場,其中不少是下午去砸店面的。據新聞說是有人企圖破壞2010奧運倒數的鐘所以警方移入造成二邊衝突。我是沒見到直接衝突畫面,但是走在路上一直聽到直升機在天空盤旋的聲音,聽來很容易令人心又慌又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