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能輸,也來一張

 

其實根本沒打算寫成二篇,這該死的無名竟然字數限制卡麼緊!

 

前篇尾巴說到女主角和她負責的二大角色。倫敦版現任女主角只接棒六個月有餘,公開表演影片檔有限,所以再貼個倫敦第一任女主角 Julie Atherton 扮蕩婦露西的版本參考,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把晡沒看過百老匯原版,但從影片上比較倫敦女主角卡司似乎強上不少,Youtube 留言也不只一則這麼說哩!

 

Julie Asterton Special


玩偶可以有各種Q版瘋狂舉動、各類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這些效果反而是真人做不來的。這些玩偶製作應當十分精細,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一隻要價一萬二美元以上,至少一百二十小時手工製作。演員不但可以拉動玩偶手臂,各種細部動作,例如凱蒂酒醉之後撩動自己秀髮,蕩婦露西爆乳搔首弄姿,全都十足到位。看倌不妨在Youtube上找找,比較學校公演版本和百老匯 / 西區正式演出版本,前者的玩偶往往粗糙不少(就連把晡先前找到的以色列商演版本好像也差了點~),演戲張力也因此削弱許多。所以誇讚演員會唱、會演還會操作玩偶之外,Q大街的玩偶本身功勞,也不該抹滅。

 

小小遺憾

 

Q大街是部很紐約的音樂劇。以某某編號為大街命名便已是紐約的標記,另外音樂風格也紐約,歌詞的慧黠也紐約,連戲中諸多笑料也長在紐約的土壤裡,如前述「不洗澡」的計程車司機便是一例。有些背景移植不過來,到了倫敦詞遂改了,例如日本太太一開始大唱人生不順遂的「我遜斃了」(It sucks to me):

 

I comein’ to this country for opportunities
我來這個國家是為了尋找機會

Tried to work in Korean Deli

落到韓國小吃店打工
But I am Japanese!

可是吾乃櫻花妹啊!

 

然而紐約還算常見的韓國小吃 Korean Deli,到倫敦版怕沒共鳴,遂變成中餐廳 Chinese Restaurant

 

很紐約或說很美式的笑料還不只這一個。例如玩偶同志洛德否認自我性向,連同性戀(homesexual)這個字都不敢整個說完,只敢說「同性啥米碗糕」(homowhatever)。這位先生沒當廣告設計總監或美髮大師,而是當了非常不美豔的投資銀行家,在劇中塑造成典型的共和黨員同性戀(Gay Republican)。就本人淺淺理解,美國共和黨傳統上保守,向來反對給同性戀更多權力,直到晚近才稍稍向比較開明的政策邁進,所以共和黨員同性戀,本身就是個(很美式)的笑料。(要怎麼說明這種落差感呢?用古老不當用語說「新黨台獨份子」嗎?)等到眾人質疑他的性向,這傢伙遂高唱「我女朋友住在加拿大!」(My Girlfriend Lives in Canada,用「加拿大」來隨便搪塞一個不知名的地點,就也是開給美國人的笑料;不見當年南方公園電影版也高唱,有問題都「Blame Canada」!)

 

 

開心看完Q劇有股置身紐約的錯覺,踏出劇院卻是倫敦古老的街道。想想自己到了倫敦之後,鍾愛的音樂劇大部分都是美國進口貨,每回西區有啥新劇上演,半數以上也從百老匯移植,再不然就是舊戲回鍋、冷飯重炒。怎麼倫敦岀不了更多新作?這個城市各巧落活力充沛,應當也有各種豐富的故事可以譜曲啊?老在西區看百老匯作品,好像住倫敦只是因為住不到紐約的替代品一般。

 

然而這小小抱怨且不顧,倫敦Avenue Q不論是首演或是現任卡司,水準都十分整齊。百老匯的Q大街目前還沒銷聲匿跡,不過已經轉到外百老匯了,倫敦這頭則預計只演到今年十月底,所以難得在自己版上替人廣告:有緣在十月底來到倫敦的朋友,把晡誠心推薦您把握最後機會去朝聖一番!

 

 

你看看你看看,把晡看完有多感動,一把年紀還學少女一樣到Stage Door外頭去堵演員!男主角Paul Spicer和女主角Cassidy Janson。男主角劇中美式英文舌頭捲得咧!然後劇中謝幕特別致詞,為巴基斯坦水災災民募款,那一口性感的英國腔英文整個叫人酥麻……不過你是非要帶著婚戒照像傷人的少女心是嗎~


另一首Avenue Q紅到翻的名曲「網路就是用來看A片的」The Internet is for Porn。如果計劃到劇院看的,還是先別踩雷,現場首次看更驚喜~這是百老匯原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buccino 的頭像
    babuccino

    一個人落腳倫敦大橋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