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有位對把晡啟發很深的老師曾說,小說的力量可以很深遠,新聞未必比小說真實。新聞因為背負了要報導事實的名,得指名道姓,很多黑暗的實話反而不敢明說;小說則對外稱裡頭一切虛構,因此少了不必要的負擔,反而可以堂而皇之把實話「悄悄」藏在裡頭。那時只覺得這句話講得很有學問,但終究有些玄之又玄,總之聽得似懂非懂。
開始工作之後因為職業和志趣不完全投合,心情低潮時總做著轉換跑道的夢。如果能夠不在乎成不成功、出不出頭,倘若不必擔心酒足飯飽的問題,把晡其實很想當個Comedian。Comedian倒也不一定是喜劇演員,也可能是抓筆的、走說的、帶唱的。只不過務實的金牛座終究只是把做夢當做夢,沒瞧這當頭還在任勞任怨地準備稅務考試;然而沒膽子去追求,心裡對喜劇這行卻一種有股無限的崇敬。
對這職業一般人或許覺得有趣,或許跟我一樣嚮往,但怎麼會感到崇敬?不瞞您說,心感崇敬是因為喜劇就像小說一樣:筆槍紙彈的新聞做不了它的工作時,反而由玩世不恭的喜劇代勞。
這一陣子,美國兩個節目主持人隔空對幹,連續劇戲碼在美國電視新聞網上竄燒,接著各大新聞網陸續製作瘋狗互咬專輯。形容最熱潮字用得傳神的,出自開罵方的東家喜劇頻道:People on TV have talked about how much people have talked about.
Source: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mar/15/usa-tv-jon-stewart-economy
開戰這頭為知名喜劇節目主持人約翰史都華Jon Stewart,挨彈後迅速反擊的,是投資理財專家吉姆克萊姆Jim Cramer(這老兄成為電視名嘴之前,曾是避險基金經理人)。
約翰史都華主持的每日新聞,向來取材自各大新聞網荒謬的新聞處理手法,以及政治人物言行不一、失當等笑料,而吉姆克萊姆則是在CNBC主持Mad Money,大致就像美國版的投資理財節目,老師告訴你什麼股票要趕快買。
約翰史都華放的砲,其實是大家都想問的問題:今天金融風暴把世界經濟搞得一團糟,然後事發後大家才發現,銀行玩火玩這類高風險金融商品早行之有年;身為在電視上教導大家的理財大師、理應要客觀報導財經消息的專業財經記者,為何事前都沒善盡監督職責?
開砲之後,吉姆克萊姆受邀上其他新聞節目,氣得大聲叫囂: “A comedian!A comedian is attacking me. Wow! He runs a variety show.”「喜劇演員!喜劇演員抨擊我唉!哇靠,這傢伙搞的可是綜藝節目唉。」如果你耐心把下面這段訪問看完,就會發現吉姆克萊姆一直重複強調 “He is a comedian”,把他的口氣一起翻成中文,「他不過只是個喜劇節目主持人而已。」
顯然預設立場,看人低。
可是喜劇節目主持人看似胡鬧的風格裡,實則替民眾問出了心中的大疑惑。吉姆克萊姆也沒意料到,因為所謂的專家和新聞人員失去了可信度,觀眾未必不會相信敢問敢講的喜劇節目主持人。延燒到後來,人家喜劇節目收視率越升越高、投資理財則節節敗退,情勢陸續往開砲這邊倒;到了 三月十二日 ,理財專家或許是為了消毒止傷,深入虎穴親自上對方喜劇節目受訪,這段訪問播出前也被美國電視新聞宣傳為世紀的大對決。
然而這段訪問不僅一點都不好笑,還看得令人十分不自在。不自在是因為約翰史都華雖號稱喜劇節目主持人,當天卻收起笑容,做了記者該做的工作,問了很多記者應該問(自問)的問題。所謂該問的問題,就是不讓應答者有迴避空間,要求他該說清楚的話就要講清楚。吉姆克萊姆那天上了節目鋒銳大收,道歉連連,被約翰史都華全程審問、節節逼退,哀憐得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坦白說,我很佩服他還有勇氣上節目遭人拷問,看到後來也於心不忍。但怎麼殘忍,「喜劇節目主持人」卻把重話說了,而且說得大快人心、令人動容:
「你明明知道那些大銀行在搞什麼把戲,但是數個月來你還是在那兜售,應該說整個新聞網都在哪裡兜售;你到如今宣稱這一切是瘋狂罕見的大海嘯,而且事前完全沒有人可以預料,這種態度說得好聽是不誠實,話要說到最重,那根本就是犯罪行為。」(You knew what the banks were doing, yet were touting it for months and months – the entire network was," he said. "For now to pretend that this was some sort of crazy, once-in-a-lifetime tsunami that nobody could have seen coming is disingenuous at best, and criminal at worst)
其實吉姆克萊姆很倒楣,整個電視新聞網的問題,或者說觀眾對美國財經新聞界的質疑,全由他一個人當箭靶率先承擔,只因他先被點了名罵。在此之外,民眾看他被批看得過癮,恐怕也是金融風暴呼嘯而來之後,長期累積的徬徨、焦慮和憤怒需要找個管道發洩。論實情,金融危機滾了多年雪球堆成今日的規模,到爆發時,已經是整體制度與結構面深植的問題,不是由任何一個人造成,自然也不能把責任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然而話又說回來,如果還相信新聞是種專業的話,那麼記者的工作本是了解狀況、客觀報導,而非一股腦地被人牽著鼻子走。以吉姆克萊姆的狀況為例,他既然自詡為財經專家,公信力便應該建立在他個人以經驗知識對市場或對單家公司的分析了解,而不是單純將企業宣稱的資訊照單全收。哪家公司老闆會說自己公司有問題!
約翰史都華在訪問同時,播放吉姆克萊姆自己更早之前錄製過的影片片段,裡頭坦承避險基金經理人如何在合法範圍內,透過像賣空等手段操控玩弄市場,以便圖利自己。他後來質問,既然你知道這個市場玩得如此投機,為何在鼓勵民眾把積蓄、養老金拿來投資避險基金時,沒把這些市場裡的小手段講清楚?
這問題同時也在指責,銀行和這些避險基金經理人,關起門來玩的這些東西,外邊人都看不懂,財經記者具備相關知識,本當是識破他們門道之後,把資訊傳遞給觀眾才對,怎麼這些記者卻都和金融界勾肩搭背哥倆好,失去了自己本該超然獨立的立場?
要這些財經記者揭破銀行的伎倆,記者處境其實很尷尬,因為他們日後都還要跟消息來源保持關係;然而維持關係和平衡報導,這個難處如何拿捏,本就是記者的專業。這波金融危機還沒引爆前,美國廣大的財經新聞界幾乎口徑一致,和金融業同踩在暗流洶湧的薄冰上一口出氣,歌舞昇平。頌著經濟成長的歡樂之歌、跳著無限榮景的喜悅之舞。去年九月後風雲變色,天崩地裂,驚慌之餘也未見反省。最後是喜劇問了那不自在的問題。
The reporters’ job was done by a comedian.
Source: http://www.nytimes.com/2009/03/14/arts/television/14watc.html?scp=2&sq=jon%20stewart&st=cse
【後記】
Jon Stewart 看來屌兒啷噹,但俊美的五官配上那一頭灰髮,真是帥啊!我從三、四年前在倫敦念書時,從美國同學那兒聽來有這號人物,有空的時候便會轉到他的節目看看(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有的時候看不太懂美國國內的笑料,這和外國人就算會講中文也未必看得懂悶鍋的笑點一樣,不過一旦看懂了,還真的滿好笑的,而且美國人這種政治諷刺的內容真的很敢講。約翰史都華前幾年嘲笑布希總統,算是他的絕門大梗吧。
我在 Youtube 只看見其他新聞節目剪接的片段,卻沒辦法找到兩人整段訪問直接對話的片段。真的感興趣的朋友,請連到他的節目網站吧:
(訪問前段)
http://www.thedailyshow.com/video/index.jhtml?videoId=221516&title=jim-cramer-unedited-interview
(訪問後段,重點在這)
http://www.thedailyshow.com/video/index.jhtml?videoId=221517&title=jim-cramer-unedited-intervie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