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個月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的訂戶資格到期,雜誌社三天二頭寄信來利誘我續訂。垃圾信收煩了,本想直接填一填就寄回去,不料寫到最後卻發現錢付不出來!




別擔心啦,把晡沒破產,其實只是卡在付款方式。續訂單說訂戶可寄支票,本人偏偏沒有支票簿;這銀行帳戶是三年前來念書時開的,到現在仍懶得跑一趟要求升級,所以把晡金庫還停留在學生帳戶的賤民階級,有戶頭沒支票。加上在英國又沒信用卡,續訂雜誌這樣一件單純的事情,出乎意料牽扯甚廣,變成個人財務規劃得連帶大翻修。


英國銀行不是什麼好地方。效率慢不說,總覺得一去,櫃台一定猛跟我推銷各種貸款,此等不良場所還是少去為妙。加上我向來捨不得丟東西,雜誌要是繼續寄來,一年就多五十二本,日後搬家也是不可負擔的沉重(紙是很重的!)。總之種種考量之下,心一橫,訂了近三年的經濟學人就這麼停了。


為了說服自己,還不忘自顧自地說,活在廿一世紀,就要有廿一世紀人的樣子。也是要督促自己多多利用網路看書報雜誌的嘛
……又環保又省錢~


以上,又是個稍嫌冗長的前言。抱歉(鞠躬~)


上禮拜去買東西,偶然發現當期經濟學人刊了歐盟東擴的專題報導。雖然可以回家再看網路版本,可是人終究是廿世紀出生的,無法躲避對紙本色澤和觸感的喜愛;好想買一本收藏啊!我雖已徹底入了火坑,轉進沒天良稅務這一行,但畢竟來倫敦念書念的就是歐盟,對這些資訊依舊興味盎然。前幾年的歐盟專題,都還特別收在同一個抽屜裡。


可是夭壽喔!什麼時候零售一本漲到三鎊九,台幣二百三?貴得要命。我在巷口商店書報架前陷入天人交戰。


拿不定主意,把雜誌翻開,入眼卻是精美歐盟成員國地圖一幅,地圖控當場動搖(相信小豬一定能理解這心境)。看那歐盟成員國一一躺在圖上,在我眼裡竟有落英繽紛的美感;再細看,地圖還用顏色區分不同時間點入會的成員國,這一擊又刺穿本人這位歐盟控肉做的心。歐盟地圖控,怎麼抵擋得了歐盟的地圖呢?終究還是乖乖把它帶了回家。


這專題報導,大致在講中東歐這些國家是怎麼個拿翹,入會前後改革腳步全數停頓,但
2004年一次讓十個新會員國加入還是明智之舉。內容寫得四平八穩,很像念歐盟研究時同學寫的報告,看沒幾篇暗打哈欠,內心磅礡的地圖控慾念又將我的注意力移到地圖上。如果這地圖可以拿起來把玩,我是一定不會放過它的。


正因為看得這麼細,我赫然發現,經濟學人把二個國家的名字放反了:





看到那二個下面給我劃了直線的國家嗎?右上角的應該是斯洛伐克
Slovakia,給波蘭壓著,在捷克的右手邊。Slovakia 給誤植為 Slovenia 。



左下角的小國家應該是斯洛維尼亞
Slovenia,給奧地利壓著,在義大利東邊,斜靠在克羅埃西亞上頭。Slovenia Slovakia 弄顛倒了。


看中文國名感覺可能還不強烈,因為斯洛伐克的名字還沒完全按照發音來翻(斯洛伐基亞?)。但英文裡二個國家都是
SLO-開頭,最後又是-IA結尾,發音也好,寫出來也好,真的挺容易讓人搞混。不說別的,像我上頭同一行把二者都寫在一起的時候,難保不會看到眼花。如果不把中間用其他顏色標出來,可能有人要以為同一個字寫了六遍。


這錯誤不論看幾次都覺得啼笑皆非,我心裡也想到了三件事。


首先,原來台灣人並不孤單。不是說有些同事常以為把晡是中國來的嗎?另外一些同事,也不知道是要稱讚他們稍微留意呢,還是要批評他們話沒聽清楚,這些人只記得本人來自一個發音為
T(h)ai開頭的國家,所以見面裝熟、溫故知新的時候,他們都會興高采烈地問:「你是從泰國(Thailand)來的,對吧?」


吼!我看起來是有在賣的樣子嗎?(好啦~開開玩笑~這種對其他國家的刻板印象既不政治正確,對泰國朋友來說也頗不公平


罵歸罵,但平心而論,
Taiwan Thailand念起來的確很接近,因為泰國名字裡的H不發音,字尾的子音又讀得輕;倘若中間的-W- –L-沒刻意念清楚,乍聽之下要分辨絕非易事。這樣講吧,如果把泰國的英文發音翻成中文,這國家的念法不就成了「泰蘭」?這樣即便是用中文,再叫周杰倫來念,常人也沒辦法分得出來的。


另一對難兄難弟是奧地利和澳大利亞,
Austria and Australia,名字像成這樣,有夠不健康。最怪的是,德文裡奧地利的真名是Österreich是從古日耳曼語「東方領土」衍生出來的國名,不知怎麼到了英文就大變形。反觀澳洲,明明是從拉丁語的「南方Australis」演變而成,二頭出發,二個名字竟然還能撞個正著。據說奧地利人面對缺乏地理常識的外國人不堪其擾,因此設計了一件宣揚國威的T恤,上頭送你一句:「There are no kangaroos in Austria!」(奧地利沒袋鼠!)


所以
Slovenia Slovakia 給人張冠李戴,好像也不需要大驚小怪。我把圖檔傳給一位斯洛維尼亞朋友看,他也只是笑笑,想必在電腦那頭也不過聳聳肩。問他不覺得滑稽或生氣嗎?「你知道,這種事我們碰慣了。」


不禁又想,其實把二個國家名字講錯,似乎還應該獎賞一番;這代表講錯的人腦袋裡同時知道這二個國家存在,只不過忘記那一個是那一個而已。


與我同齡的朋友,咱們念國中地理的時候,歐洲地圖的東南角還是「南斯拉夫」,課本上還沒有斯洛維尼亞。誰知道不過幾年光景,獨立國家一個一個冒出來;再加上最新獨立的科索伏,前南斯拉夫今天已出產七個國家了。至於斯洛伐克,雖然未和捷克分裂前兩者合稱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但它獨立前宛若童養媳,對外幾乎沒名沒姓,咱們中文世界裡也是捷克捷克叫得習慣。


我本來就喜歡研究地圖,大三那年又開始念歐洲研究,閉上眼睛歐洲地圖可以從西邊畫到白勒羅斯跟烏克蘭(但是拿巴爾幹半島沒轍),所以這二個國家當然認得。但對地理不感興趣的人,認不清這二個國家的位置,或者不知有這二個國家存在,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啊。斯洛維尼亞雖然國民年平均所得高(比台灣還高喔),但小國寡民,總人口不過二百多萬,還是認得咱們亞洲的鄰居比較實在。


而站在英國人的立場,除非是要去當地渡假、炒地皮,否則分不清中東歐這些國家的位置,甚至不認得這些國家,壓根兒不被視為甚麼可恥的事情。記得
BJ單身日記嗎?老闆笑說女主角不知道德國在哪邊。反過來看,這好像是說在英國只要知道德國在哪,就符合了擁有地理常識的標準;以此類推,是不是只要知道同樣規模的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在哪兒就夠了?


這錯誤當然隨即給眼尖的讀者挑了出來。就算全英國沒人發現,好歹網路版也有這二個當事國的讀者。我沒法看到他們編輯室裡的實況,但給人指正的同時,辦公室裡若是以英國人為多數,那股意見氣候應該不外乎「那些小不拉幾的國家,誰鳥他啊~」

但是經濟學人長期以來自詡為雜誌界的質報、是要立足全球的菁英刊物,出了這洋相,不免有些諷刺。如果只是常態新聞配的圖弄錯就算了,這回偏偏是歐盟東擴專題的地圖搞飛機;寫這專題、管這專題的,至少也要對歐洲稍有研究吧?對歐洲稍有研究的人,怎麼會連這二個國家都分不清楚呢?


經濟學人線上版上禮拜四就公布了,我周六拿到印刷版發現地圖有錯,立刻連回網路版卻發現上頭卻正確無虞(請見圖),顯然是把證據徹底湮滅。不過網頁下方早有讀者留言指正(註 1),這讀者留言他不敢刪,果然網路版剛剛公布的時候也是錯的。至少人家立即更正了。



今天新一期上市,我又興沖沖去買了一本,想看看它的「更正啟事」是怎麼個寫法。整本翻遍,通篇未提。不死心,上網站,總算在歐洲新聞區發現一行
Correction: European map


Correction: European map

 

Jun 5th 2008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The map in last week's special report on EU enlargement stupidly muddled up Slovakia and Slovenia . It also wrongly said Turkey and Croatia had submitted applications; both are actually in membership negotiations. Sorry. These errors have been corrected online.

 

它雖然自稱愚蠢(用了stupidly這個字),但更正啟事的位置終究不太顯著。而且我百思不解,為了在線上更正,印刷版卻悄然無聲?不收看線上版的讀者,就不需要知道先前的資訊有誤?


經濟學人在指正別人的時候,是振振有詞的。評判一個國家的政策,這本雜誌往往直接用「做對」和「做錯」來破題;「法國的經濟政策又錯了」、「新興國家的企業稅率政策是對的」。雖然姿態擺得很高,但至少文中的分析紮實,我向來也就忍著繼續讀下去。這回自己捅了個大烏龍,在我看來,處理得卻頗為輕描淡寫。


五年前美國出兵伊拉克,經濟學人採支持的立場,那一陣子我都讀得直皺眉頭。然而這是意識形態的差異,我依舊把它當作一份嚴謹的刊物閱讀;這回見它如此嚴以待人、寬以律己,不免稍稍慶幸這年初沒續訂下去了。



(註 1

其實那張地圖小處錯誤百出,我只提到這二個國家名字弄混,以免資訊太過混亂。不過讀者留言指正的地方我全都圈起來了。

有興趣的話可以重新參照二張圖,文開頭是印刷版也就是錯的,底下的圖則是更正過的。其他問題包括:

1. 瑞典與芬蘭中間的國界劃錯;海中間的島屬芬蘭。

2.
賽普勒斯一島分裂為兩地,理論上只有南邊的共和國加入歐盟,北邊為1974年被土耳其軍隊占領的區域,現在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嚴格說來,島的北邊沒入歐盟,應該不能漆上會員國顏色。不過可能是因為圖上的島實在太小了,很難只塗一半,乾脆不改。

3.
原來土耳其和克羅埃西亞的身分都標為「Application submitted」,即已交遞申請,後來線上版本改為 In accession negotiations,即已開始入會談判。歐盟入會的程序非常複雜,專用術語又一堆,但大抵來說,假設這二國入會的進程已經到了六七成,經濟學人寫得好像只有二三成工夫。

4.
最新的留言提到馬其頓的入會程序也有一定進展,不過編輯大人似乎沒興趣再去修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buccino 的頭像
    babuccino

    一個人落腳倫敦大橋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