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種聖誕不老人的話,我鐵定要抓幾隻打包帶回家

原本是要寫另外一篇文章的,但那篇文章的靈感起自去年聖誕節,緣由寫啊寫,一不小心就破了一千字,想想,乾脆分開吧,免得喧賓奪主。來歐洲過了三、四個聖誕節,確實也有些感想可寫。雖然聖誕節過了都快一個月,但是在中國新年之前寫這些東西,畢竟還勉強算得上怪異地應景。

 

倫敦過聖誕節,好玩的是聖誕節前準備過節的那一、二個禮拜,聖誕夜和聖誕節當天,實則百般無聊。怎麼說呢?就像中國農曆新年一樣,節日當天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外頭其實沒什麼活動。倫敦外來人口多,英國人自己泰半回鄉下老家過節,倫敦反而變得行人稀疏、街頭冷清。此外,聖誕節當天大眾運輸工具全面公休一天,做什麼也不方便,說來說去對咱們這些獨身貴族的異鄉遊客而言,真是人間煉獄。

 

聖誕節期間,留在倫敦唯一娛樂,大概只有冬季折扣搶打折品。各家商店從 十二月二十六日 Boxing Day 當天開始狠狠下殺,七折五折到年底逼近三折。這項留英專有福利,把晡四年來卻一次也沒享受過;聖誕節幾乎都到霞飛老家去了,前年則飛去東京參加婚禮。可是要問我甘不甘心,想想還真的無所謂。東西沒買到,過幾個月就忘了,反正永遠有東西可買。節日和親朋好友同過終究比較珍貴,不然形單影隻拎著兩手滿滿購物袋回家,直叫人心頭酸、鼻頭更酸。

 



反觀聖誕節還沒真正到的前夕,公司、學校有聖誕晚會要辦,夜店自己也辦聖誕趴,市區主要街道再點燈裝飾,十二月期間在倫敦走走逛逛,確實會有人在異鄉的具體感觸,然而這種感覺是偏向幸運與幸福的,也就是那種「真慶幸自己能此時此刻到了此地來」的讚嘆。

 

這種對聖誕節的期待,也透過很具體的物品加溫;把晡不少同事都會在十一月底預先買好他們的「將臨期日曆」(Advent Calendar),放辦公桌上,每天挖一塊巧克力出來吃。所謂將臨期(Advent),是基督教慶祝耶穌聖誕前的準備和等待期,由聖誕節前四週算起,而將臨期日曆就像是個大紙盒挖了廿四個小洞,上頭再用紙蓋住糊起來。所以聖誕倒數之前,對著日期一天戳破一個洞(商人大概也沒那心思附贈二十四首有關耶穌基督的詩啦),做得精緻的,每天挖出來的巧克力形狀還都不一樣。其實這就很像夜市或巷口小店常見的遊戲,奸商老闆騙小朋友十塊錢挖個洞,但恆久都是銘謝惠顧的那保麗龍盒子(中文要怎麼稱呼這遊戲啊?把晡還真不知道耶),只不過人家是誠心的日曆,所以天天有獎。

 

把晡這種非基督徒過聖誕純粹是湊熱鬧,但基督徒同事也未必那麼嚴肅,樣樣都要和宗教扯上關係。像把晡隔壁小朋友,就買了「變形金剛」版的將臨期日期,聖誕節前倒數,一天一顆金剛頭,沒有馬廄想必也沒有福音。聖誕節本是從基督教眼中「異教」移植過來的傳統,這下又給「資本主義教」鳩佔鵲巢,也是有趣。

 


聖誕節另一個趣點,是聽覺上的。常常路上走走,冷不防就跑出一群阿公阿媽
Do
Re
Mi Fa So
祝你聖誕快樂,願主.

人在當下,通常第一個反應是:「哇!阿公阿媽好會合音!」以前大學唱合唱比賽,要花多少努力才能合到阿公阿媽開口就有的和諧標準啊!要跟他們比,人家一開口就
KO了。這些阿公阿媽雖然看來行動緩緩,但是那股冷不防唱歌的氣勢,絕對有快閃族的水準。不過有時人在書店,佇在那是為了打量那本猛男雜誌該挑下手買回家,這種節骨眼,碰上快閃公媽忽然群聚大唱福音歌曲,還真的是說不出的怪。

 

(其實這些福音合唱團也有年輕人,但是整體氣氛就是老得很慈祥啊)

 

這種驚嚇,並非不出門就躲得過。一到聖誕節前夕,本公司合唱社就會擁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哲學,從私下聚會忽然開始拋頭露面。他們喜歡出其不意湊到人家辦公桌前,指揮手一晃動就開始咿咿啊啊,零零落落唱完,饒過我們之後不忘搖搖手上錢筒。把晡本想裝死沒看到(因為你們唱得真的很不優啊!),那知隔壁同事忽然手拍大腿大叫:

 

「糟糕!我今天沒帶現金!」

 

說完轉頭看著把晡:「你身上有零錢嗎?我一定要捐,因為這是聖誕節啊!」

 

把晡勉為其難翻翻皮夾,零錢袋裡不巧沒有一鎊或二鎊銅板,只有鋃鐺幾便士。一不小心,手指移到旁邊的紙鈔上。

 

「不然這樣吧,你這張五鎊」,同事手抽過那張紙鈔「拿出來捐,我們一人捐一半,明天我把二鎊五給你。」

 

於是去年耶誕,把晡莫名其妙也跟著捐了點小錢出去。

 

把晡不喜歡在英國捐錢,是因為英國的慈善組織常常基於「我們也要吸引人才前來」為由,把大筆錢花在人事費用上,所以錢還沒幫到真要幫助的人,常常就被中間的「人才」吸乾抹淨

 

 

除了這類真人演出,聽覺的聖誕,還有自動播放的罐頭音樂轟炸,走到那兒,都是福 / 魔音(伏魔?哈!)穿腦。商家也放,超市也放,藥妝店博姿也放,連健身房都放,根本無處可躲。當然對要買禮物「辦年貨」的人來說,這些放不完的罐頭樂還撐得上是為了應景,但是有人出門只是為了買個牙膏或買串香蕉,連續一個月的聖誕嗡嗡嗡樂此不疲,真的會聽到人抓狂。

 

還記得幾年前偶然看到一項統計,「White Christmas」高居眾人聽到最想吐榜首;據悉,這首聖誕經典總計錄製了五百多種版本,也難怪大家都覺得聖誕節難逃白色聖誕一曲荼毒。

 



Santa Baby


Baby Please Come Home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不過這一點也就是聖誕節和咱們新年的差異了。基本上美國也好、英國也好,流行音業產業持續將聖誕節的喜樂氣氛當作材料,聖誕歌曲基本上三兩年就有新貨。題材當然也是越來越偏世俗的娛樂味,可以對愛人呼喚:「寶貝,請你回家來!」,要嘛嬌喘「聖誕老人寶貝,今晚快快溜下煙囪」。歌手若是對自己人氣買盤有點信心,甚至會做足一整張個人的聖誕專輯作為生涯紀念(要不然就是想撈錢又怕被罵出片太密集,就以聖誕專輯的名義混人視聽一番)。把晡青澀年代的偶像瑪麗亞凱莉,好在當年破嗓前就已經錄了聖誕專輯,1994年發行,到了2009年了還可以年年拿出來賣,真的是很好賺!更別說每年聖誕舞會,結尾的高潮曲都是她的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反觀咱們的過年歌,基本上都是老調的多,要是那個舞會敢來一手,大家都去領包包走人了。流行歌手不是沒有人常是演唱創作新版,但聽起來總是一整個丟不掉的包袱老氣。如果也有人來唱個亂入的「年獸年獸不要這樣粗魯對我」,或者「財神財神你好淘氣」,那才叫引領時代潮流!!

 


 

例如:劉德華的恭喜發財




話說回來,聖誕節前,買了三片CD六十首歌的大碗聖誕曲專輯回家製造氣氛,裡頭有首「別跟愛斯基摩跳探戈」Never Do A Tango With An Eskimo 也算聖誕歌……哇!這也差太遠了吧?

 

 

--------------------------------------------------------------------


 

來英國之後除了聽人家講 Merry Christmas 之外,也聽過幾回 Happy Holiday ,佳節愉快。問了同事為何,才知道政治正確的最新研發已經深入這塊領域:因為身邊的人不一定是基督徒,對人家說「聖誕快樂」是種冒犯,所以要改說「佳節愉快」。

 

哇~從小寫卡片,的確沒細想過「聖誕」或「耶誕」就代表耶穌降臨人間,等於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可是現在知道了,人家對把晡說聖誕快樂,把晡從來也沒覺得被冒犯到啊?會不會太嚴肅了一點?



 

前年聖誕前夕,把晡被部門送去地鐵站出口搖零錢筒(是的,我個人對這國家的慈善機構沒多少正面印象,但還是被送去募款了),同行的漂亮妹妹同事一直說她好高興好高興,因為 Christmas Spirit就是要行善、助人、分享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把晡橋頭上的聖誕帽橋不定,滿口含糊應了聲是。忽然聽到對方又說:

 

「其實我覺得 S 有些假(原來用的詞是 hypocritical,把晡覺得翻成偽君子其實不太精準,又不知該怎麼翻才好)」

 

「啊?怎麼說?」天外飛來這句,把晡有些錯愕。

 

S 她不相信聖經,不上教堂,但是卻很享受聖誕的氣氛。聖誕節是基督徒的節日啊。」

 

「是喔。」

 

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我覺得他們不能老是這樣。」冷不防又冒出一句。

 

「啊?什麼?」

 

「『他們』啊,他們自己的節日要放假,到了我們基督徒的聖誕節也要跟著放假,不願留在辦公室作事情。They can’t have it both ways

 

小姐,我的中國新年也沒見得你們送我假日啊?聖誕節跟著放有錯嗎?想仔細一點,知道他在說回教徒(或者猶太教徒)。可是西方人外派到我們這邊,聖誕節也放,中國新年也放,我們都沒說什麼了,為什麼可以陣營分得如此清楚呢?

 

「謝謝你!Merry Christmas!」

 

同事又收到零錢了,桶子搖一搖,給走過的大叔甜美微笑,微笑接著又轉向我這邊來,好像在對把晡說:「你有沒有感覺到聖誕節的氣氛四處飄揚呢?」

 

把晡低頭哼了我的 Santa Baby, hurry down the chimney tonigh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