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覆蓋不列顛,如此恐怖的衛星圖)
去年二月,倫敦下了場罕見的大雪。這場積雪十多公分,號稱破了倫敦記錄,但若是用東歐動輒大雪堵家門的標準來看,根本也算稀鬆平常。然而由於倫敦雪本就下得少,再加上英國人工作逼近零準備、零應變、零危機處理,態度隨便,一場雪依舊導致大倫敦地區交通幾乎癱瘓,火車停駛公車停開。很多人乾脆也就不去上班,大倫敦平白放了一天假。
去年此時人在漢堡,所以消息都是從倫敦的小莎姐和同事那頭取得,饒是我看網路新聞竟然也看得有感而發,忍不住稍稍寫了篇文章紀念一下。(說來真巧,文章剛好是去年的今天寫的)
要是以前年紀小沒看過下雪,錯過這場雪景還會覺得可惜。然而年年聖誕節跑霞飛老家,看山區積雪早成慣例,錯過這場倫敦大雪,反而鬆了一口氣。心想啊,要嘛就說否極泰來,要嘛氣候異相不可能年年來,反正去年倫敦下了場異常的大雪,今年冬天應該就好過許多吧。
想想來倫敦過了四個冬天,運氣還不錯,一直沒碰上什麼冷到痛徹心扉的北國寒冬。要抱怨,頂多抱怨倫敦濕冷、風大,高緯度國家天黑得早,冷風吹啊吹,這幾年鍛鍊下來越來越不怕冷,反之回台灣則越來越不耐熱;自小在熱帶島嶼煎熬二十幾年,把晡現在都跟同事說,兩相比較,我寧願住在天冷的地方,冷了多穿點衣服保暖就行。台北又濕又熱,汗流不停實在麻煩。
這句話,我今年要嚴正收回。
媽呀,今年冬天怎麼會這麼冷!
(海德公園雪景,跟好朋友ㄋㄟㄋㄟ商借的照片,人家上學途中經過拍的)
去年十月把晡從台灣探親回來之後,一直覺得倫敦天氣還停留在相當合理的狀態,時至十一月,,先套件 T-shirt 外頭罩件薄外套照樣可以出門。之後大衣圍巾雖然出籠,但只要該穿的穿了,外頭活動完全不成問題。
於是十二月中回家途中碰上飄雪,還樂得原地轉圈圈,抓出相機大拍特拍。拍完隔天早上還嫌雪退得太快,沒有白雪一片的美景可照。把晡的同事也嘆,隔夜雪堆得不夠積極啊!這樣火車不會停開減少班次,他們就沒有藉口不進辦公室、號稱在家上班。
然而越接近去年年底,情況越來越叫人笑不出來。不只英國氣溫驟減,歐陸也大雪紛飛,嚴重影響空中航運。飛機起降出問題就算了,雪花碎末甚至大砸歐洲之星招牌,火車進出隧道因為溫差過大就地故障,鬧出歐洲之星停開三天的笑話。
這波寒冬過了新年之後變本加厲,北極圈產地直送的寒風,一天到晚刮來大放送。這一回冬天一視同仁,英國四處雪下個不停。鐵路班次大幅取消,公路則道路結冰。英國各地方政府往往才灑鹽清除積雪,隔沒幾天路面又被雪蓋滿,反反覆覆,大家開始鬧鹽荒,中央得緊急向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低溫加碼,蘇格蘭甚至出現零下二十二度低溫(這是人住的地方嗎?)。於是報紙問道:「怎麼英國變成了納尼亞?」
去年比照全國,倫敦狀況異常,今年的確恢復正常一些:倫敦和英國東南部,積雪不比北邊嚴重。問題是全英國都冷成這幅德性,所謂倫敦狀況好些,那只是相對而言;倘若不顧英國其他地方慘況,倫敦這個冬天也是見足了鬼。十二月時,無辜善良的小雪花還是用飄的緩緩降落人間,到了一月,下雪已經像是做蛋糕麵粉袋反過來對準碗公 – 雪像麵粉,用倒的!
把晡辦公室位處四面玻璃的摩登建築裡,平時天氣好,可以從十七樓直眺泰晤士河流經塔橋後的蜿蜒河段。可是一月間每次倒麵粉下雪,窗外只剩一片慘淡白粉末,雪花掉得,跟水柱出了水龍頭一樣快。
像這樣天氣一變差,住得遠一點的同事就開始陸續撤退。他們的理由是一旦積雪結冰,火車就會停班取消,要是不早點走,他們就回不了家了。於是每回窗外開始飆雪,辦公室裡馬上出現窸窸窣窣的騷動聲,不出一會兒信箱裡就冒出好幾封提早撤退的「與同事訣別書」,頭一抬,一條隊伍頭也不回就走了,留下空了一半的辦公室。
據這些提前落跑的同事說,下午二、三點提早溜回家,到了地鐵站,竟然是爆滿的!
(不能怪人啊,你能想得到開溜,別家公司的員工就想不到嗎?)
偶爾申請一、二天在家上班,可能還有機會掬得別人一把同情心加淚水,但一個月內如果七、八天都深居簡出,老闆可能就叫你乾脆不要來了。對於要通勤的人來說,倫敦這「相對好的天氣狀況」反而最棘手。如果大雪冰封,怎麼也沒得出門,人命關天的英國人不敢像日本人那樣強迫人來上班,可是把晡這些可憐的同事,碰上鐵路減班但非全面取消,在家上班好幾天後不敢不進辦公室露個臉,善盡員工義務一下。於是三不五時大雪過後,他們就要用難民的敬業態度搶有限的列車上班,通勤從本來把晡就已經無法想像的一個多小時,變成二小時到甚至三個小時(不是來回喔!只有單程@.@)
把晡另一同事,前年年底辦公室搬家之後,馬上住到公司附近,還常常跟咱們炫耀他走路上班,既省錢又健康,沿路風景又怎麼怎麼個宜人漂亮。這回冬天,可想而之,根本不忍詢問他的慘況,因為除了走路,還真是完全沒公車沒地鐵可坐。於是同事只好每天也強打「踏雪尋梅」的樂觀態度跋涉上班。說到這個跋涉,不是譬喻,而是寫實用法:腳要從雪堆裡抽出來,雪一旦融化變成泥巴,還得從一攤爛水中踩過去的。
今年一月,已經好幾個禮拜冷到周末幾乎沒有勇氣出門。平常要上班不得不離開溫暖的窩,幸好到地鐵站只有短短一條路。即便如此,手套要帶、高飛狗帽也要戴,否則手掌龜裂耳朵發疼,門打開前也要先呼吸做足心理準備。護手霜一天到晚擦,之前誤買被把晡嫌太油油到一摸就起雞皮疙瘩的美體小鋪「非洲乳木果身體滋養霜」,也天天當成化妝水在抹。
走路怕滑倒、近地鐵站怕跌跤;這回冬天實在冷到怕了,最後決定改二月回台灣逃難一趟。不過機票定了之後,冬天威力好像消了下來,只有上週末稍探零下低溫,早上起來,窗外積了一小片雪。可是雪花柔和的結晶還清晰可見,一月中的傾盆麵粉彷彿已經成了往事。
只不過呢.....倫敦天氣變臉像翻書,還是暫時避避風頭,等三月回來,不奢求倫敦要春暖花開,只希望納尼亞的往事不用再提,不要幾多風雨,把晡一定心懷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