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誕卡到昨天才把最後一張寫完封好,在大雪中撐傘無畏出門寄了。自上個月以來辦公室裡病毒四竄,一直沒事沒事躲過流彈卻不巧這幾天中標,不支病倒。喉嚨刺痛乾咳個不停,出外吸冷風,症狀尚且變得格外嚴重。但因為昨天週六,全倫敦市中心郵局週末維持開門營業的,只知有查令十字路車站旁那一家,為了堅持卡片當天寄出,不得不出門跑遠一點。我心想,早寄一天算一天,早一天丟越有機會早幾天到,喉嚨再痛,圍巾裹到鼻孔外頭當口罩也得出門,怎也不肯等到禮拜一上班再丟(其實也是出門順便買藥啦

 

等到親手把最後一封卡片塞進郵筒,大功告成,2010 年年底重大任務交差完畢。這下再無掛念,總算可以專心,半養病半等過節。

 


{###_babuccino/41/1361672847.mp3_###}

(無名不讓我上傳站外音樂了,請自己點播,添點聖誕情調~)

 

 

今年聖誕卡其實是趕鴨子上架,才提前開始寫的。十二月初先有台灣朋友查問我英國地址。那晚在臉書收到這封站內信,回畢才連帶想到,好像該是開始準備寫聖誕卡的時候了喔?原本打算,當週陸續慢慢張羅就好。誰能料到隔天早上和室友一提這件事,室友一臉訝異:

 

你沒注意Royal Mail 先前發布的消息嗎!!!!!?(非常驚恐貌)他們說,若希望聖誕卡在25日之前準時寄達遠東地區,最晚最晚一定要今天(126日 )寄。明天之後丟的,他們就不保證甚麼時候會到,所以我還以為你早就準備好了!!

 

當時我還邊吃著早餐邊擬寄送清單,本擬得慢條斯理,聽她這麼一說,差點當場噎到。英國室友的弟弟娶了泰國老婆,定居曼谷,所以她對這些資訊掌握得非常確切。反觀把晡老家一堆台灣朋友,到這節骨眼還在狀況外,實在糟糕。

 

我想你要是能明天寄,這樣只晚一天,應該還是會準時到的啦!對了,要寄到歐洲或美洲的,最晚記得要禮拜五(1210日)之前丟,才保證寄達喔。

 

安慰場面話說完,室友頭也不回出門上班,手中還拿了好幾張寫好封好的卡片,準備上班途中丟信箱。而我呢,這廂不比那廂,上班已經一堆趕不完的截止期限,這下連寄聖誕卡這種私人事務都要趕 Deadline,於是126當天火速進入戰備狀態:清單列出、人頭點清。卡片也不如往年那樣細挑慢選,進禮品店看準,鏟了二盒就直接結帳離開。郵票也是,進了郵局請櫃檯結帳人員閉嘴不必多說,量第一封卡片請報英國、歐洲、美洲亞洲價錢,再量第二封再請給我英國、歐洲、美洲亞洲的郵資,接著看著清單抓個數量,帶了五種規格的郵資數量不等殺出郵局去上班,一大串「Airmail/ Par Avion 的貼紙」塞不進皮夾,還惡狠狠凸了個頭出來。

 

一般人上班再怎麼閒,閒到摸魚偷偷處理私事也該有個上限:偷寫卡片此等行徑,畢竟比上網猛逛臉書十幾、二十分鐘囂張許多,所以包包裡二十張卡片,把晡再怎麼樣也不敢偷渡出來寫。何況一來,年底業務其實超忙,二來,上班打電腦敲試算表時間遠多於動筆沙沙沙,再說上班提筆猛寫的若非英文而是中文,隔壁桌同事勢必發現有鬼。總之呢,雖然急著想寫卡片,上班時間卻動不得。等中午吃飯自己躲起來,快吃快寫,一段午休總共也只寫完一張卡片。嘆了一聲收筆,手指沾了午餐水杯中的剩水順手抹抹黏膠把信封封了,我看還是乖乖利用下班時間回家再來衝業績吧。

 

忽然間就好懷念學生時代啊:那麼早下課,那麼多用不完的時間。尤其到了大學,寫卡片時段選擇甚多,無論是要用課與課間的空檔,或是大堂的爛課躲到教室後頭寫,還選得我三心二意。

 

上班族把晡,126當天只有一張卡片準時寄出,中午午休寫的那張。禮拜一當天晚上回家,振筆疾書,但是到了第七、八張後腦袋差不多也乾涸了。於是禮拜二早上一批先走,晚上再趕;禮拜三早上再寄一批,預計回台灣的卡片七成都進了郵筒。

 

然而戰線拉得越長,越失一鼓作氣的力道。我先發現卡片其實沒買夠,後來又發現郵資和寄到歐洲的數量對不攏。總之又補卡片又補郵票,最後心想,反正期限都沒趕上了,乾脆自暴自棄,直接祝人家新年快樂吧!最後那幾張就放低速度慢慢寫。

 

結果1217,出乎意料收到台灣好姊妹留言,直說卡片到了,感謝感謝。怪哉,我記得那張卡片大約是128早上才丟的,明明就比英國皇家郵局定的最後期限還慢了二天,結果竟然超前聖誕節一個禮拜寄到,英國皇家郵局抓時間未免也抓得太保險、太寬鬆了一點,難不成都隨便講講,當成在騙小孩的嗎?

 

後來再想,早到總比晚到強。也許英國郵局定亞洲總體最晚投遞期限,是用巴布紐新幾內亞的郵政效率在計算,他們必須保證,從蘇格蘭高地鳥不生蛋丟的卡片一樣能在25日之前抵達南洋食人族的部落,所以時間抓得特別多。怪只能怪咱們郵政未免也太有效率!!當然要英國郵局一一計算「聖誕節寄抵台灣XX日前投、聖誕節寄抵韓國請XX日前投、聖誕節寄抵柬埔寨請XX日前投……」是不可能的事,怪只能怪把晡對自己國家郵政缺乏信心。不過當初就算料到台灣處理信件比亞洲其他國家快,也無法料得到會快上幾天,所以當然不知可以安心多等幾天再丟啊~

 



 

寫聖誕卡的歷史,其實是件很矛盾的事情。小時候對這洋節日好奇,想盡辦法企圖湊著應景,因為家裡長輩不可能跟著隨之起舞,聽小兒哭哭鬧鬧就找來聖誕樹一棵烤上火雞一隻(不過小時候家裡真的是有買過一顆假聖誕樹啦~),所以百般折衷,選擇了寄聖誕卡給朋友充充氣氛,一寫就成了習慣寫了快二十年。小學開始寫的時候沒有收信對象寫,所以寫給同班同學,互寄收到卡片隔天學校照樣見面,當時也不覺得怪。現在回頭看,簡直就是小孩子愛搞名堂,明明沒必要卻硬來的。

 

從中學再到大學,原則上還是會寫給身邊朋友,即便前一所學校畢業不見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台北同鄉,要約也都約得到,所以這十多年一路寫來都是寫好玩的。卡片雖是為了好玩而寫,而非和朋友二地相隔的需要而寫,但是我每一年都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從計劃名單開始,再不斷不斷繞著各大書店卡片部門逛逛逛,瞄中最適合某個朋友的特殊卡片就抓下一張,直到清單都勾完了,然後就細細寫啊慢慢寫。大致上書店一把卡片擺出我就開始逛,從十一月開始慢慢挑,十二月中才陸續把卡片寄出,這過程歷時可能超過一個月。

 

當然有些話,和朋友當面說怪,用卡片傳達比較不彆扭。可是一直到了出國念書繼而在異地上班之後,才真正感覺到聖誕節的意義。因為平常很難和老朋友碰到面,年底這一張聯絡的卡片才格外顯得珍貴。可是上天也很諷刺,等我真的到了想好好利用聖誕節的年紀和人生階段,聖誕節前的準備,卻一年比一年壓縮局促;想要透過聖誕節來維持和朋友的交情,反而成了自己額外添加的折騰。

 

英國卡片不走咱們平價親民的風格,卡片單張單張的可能開價三到五鎊(台幣二百塊上下,沒看台灣也進口Hallmark卡片的訂價就可見端倪),最後入境隨俗,單一圖案買一整盒,眾家好友一視同仁,挑卡片的趣味都沒了。卡片像批發整捆批進來,寫卡片的時間有限,上一張才封上,下一張就得開始動筆。連續二、三年都是長達一個禮拜每天晚上一張接一張寫,原來應該很感性的書寫過程,卻把自己搞得壓力極大。

 

其實隨著科技進步,人縱然待在倫敦,和各地朋友的距離好像也沒那麼遙遠,不過要保持通話Skype MSN 得開著就是。這二個因為若時差沒得碰到,臉書和噗浪也可以跟新聞,因此有時候我都懷疑是不是還有必要再寫卡片。電子卡片這幾年開始陸續收到幾封,用心寫的長篇 Email其實也很叫人感動,反而實收的卡片一年比一年少。

 

某天我把玄關上沒人認領的聖誕卡交給室友,想不到他眉頭大皺,直說:Oh great! Now I have to face these and write these people back a card each.

 

原來室友不是沒看到卡片,而是看到卡片後刻意假裝不知道他們存在;目的呢?鴕鳥心態,只要卡片不拆就不必回。這當下我才想到,收聖誕卡的人未必滿心歡喜,對他們還說這張卡片可能是種負擔,人家本來或許不打算寫聖誕卡的,卻因為收了你一張不好意思不回,假期忽然變得壓力極大。接著二個室友你來我往,討論從小到大如何抗拒寫聖誕卡討論得可起勁,新搬來那位室友還說,小時候他媽媽實在束手無策了,甚至把所有卡片寫好,只謙卑地肯求他簽名寄給親戚朋友,饒是如此大爺他還是不願和聖誕卡扯上任何關係,名字說不簽就是不簽。

 

寄也不是,要完全不寄也捨不得,於是我就不輕易變動聖誕卡的清單了。至少這幾年來持續寄的卡片,我知道還有幾個朋友是喜歡手寫卡片閱讀感的。今年若有收到把晡聖誕卡的,倘若卡片讓你壓力極大,那先說聲抱歉;如果沒收到把晡聖誕卡的,也請別見怪,其實我覺得臉書早早就取代年底薄薄一張卡片的功能了。要完全戒除卡片不寫很難,因為我人在異鄉,反而非常喜歡手寫中文的感觸(雖然中文卡片寫起來比英文卡片廢時三、四倍以上,英文字母溜溜溜得寫起來真的很快),所以寫聖誕卡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自己。卡片寫完其實大概就爽快到了,所以收卡片人請別有壓力,不回真的沒關係啦!寫的人是自己要過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buccino 的頭像
    babuccino

    一個人落腳倫敦大橋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