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個就是走超高檔路線的啦)

 

(配上這手小學生字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前言】

總算要寫到主婚宴了,但還是先講點廢話。話說前天把晡跑到「冒牌日本文化禮儀達人,跟我報錯日本人結婚紅包行情還拼命裝傻的」小莎姐家吃火鍋祛寒冬。把晡深感,小莎姐在本版固定出現後,對世間深具振奮人心的效果,因為大家這才發現就算對日本文化搞不清ㄍㄟ gㄠˊ,還是照樣可以在日商銀行上班~所以想到日本人麾下做事的,根本就不用費心機把日本人搞懂啊!

扯遠了。總之那天把晡順便把筆電帶著出門,準備秀K桑婚禮照片,也正巧那天小莎姐的日本室友方從日本返抵國門。把晡開電腦的時候,瓷偶一般秀氣的室友姐姐還雙手捧了個走私入境的御飯糰走出房門,啃得一臉幸福樣。

「趕快來看,我去東京參加朋友婚禮的照片。」

室友姐姐明明不是很感興趣,卻還是十足日本人,很有禮貌地裝出滿臉期待的樣子:「ㄏㄟˊˊˊˊˊˊˊˊˊ」

照片一路按右鍵按到了主婚宴,室友姐姐忽然問了一句:

「你的朋友請幾桌客人呢?」

這要回想一下;「男方、女方各請了十多桌,所以大概有二十到三十桌吧?」

「ㄏㄟˊˊˊˊˊˊˊˊˊˊ」

「這很奇怪嗎?」

「一般日本人的婚禮不會辦得這麼盛大……

「ㄏㄟˊˊˊˊˊˊˊˊˊˊ」換我也來ㄏㄟˊ一 下

室友姐姐躲在「一般日本人」的假面具之後,其實把晡跟小莎姐早就懷疑她收入平實但出手接近闊綽,搞不好也是富家女後代。但話說回來,如果室友姐姐真是富家女,那看東西眼力便是「識貨的」;識貨的一看照片就先問結婚人請幾桌,可見心裡已有預設答案,猜想那是場一般人不一定負擔得起的高檔婚禮。

經室友姐姐這麼一問,把晡不禁也思索自己參加這場婚禮,到底具有多少代表性。原本以為這趟受邀去日本,婚禮眼見所及皆是just another random ordinary Japanese wedding,感想寫了剛好替大家開個門,窺看日本婚禮文化的內裡。婚禮那天,人在現場顧著替好朋友感到高興沒細想太多,這下回頭看那些照片,反而開始納悶:會不會有的日本人自己都沒見過這種婚禮的陣仗?

--------------------------------------------------------


異教徒被迫唱完三首每逢漢字便要嘔啞嘲哳的聖歌,被禮節滿到做水災的飯店員工請到另一小房間稍作等候。攝影師藉機四處找人錄製婚禮致辭,其中一個對咱們這一圈外國人特感興趣,西瓜黏蒼蠅般在我們周圍繞啊繞;機會輪到我,開開心心對著鏡頭大講英文,想說的祝賀詞一次說畢,一吐這一天半來近乎啞巴的窩囊氣。

不一會兒又有飯店員工跑出來,站好定味,鞠躬鞠到正面下腰順便做柔軟操,恭請眾佳賓婚宴就座。久候多時,擋著大廳入口的屏風總算給撤開了。我跟在人群後頭魚貫入內,頭一抬,眼睛一亮,見得婚宴場地明淨廣敞。

席次「若水」,入座後好奇端詳自己身前的餐桌擺設。桌巾色澤柔和宛若錦織綢緞,上頭酒杯晶瑩剔透,分了紅酒與白酒各用,除此之外另附水杯,味道切莫不可參混;兩旁餐具綿延排開,由外到內,大小不等、長短不一,顯然每換一道菜便要改用一副刀叉。好講究的。可如廝歐式風格的外表下,總覺得還暗藏著一絲東洋專屬的細致與純粹;據說咱們要吃的是東京數一數二的高檔法國菜,環顧四周,卻還是那沉重的大和魂。排場和繁文縟節是有的,可是嗅得出東方世界就怕哪個環節出錯的拘謹,卻少了幾分高廬民族面對美酒佳餚的自然快意。

啊!好想念台灣婚禮的萬年芭樂汁跟柳丁汁啊~


把晡環顧會場四周,直捏一把冷汗。原因為何呢?話說出發前在倫敦打包時,把晡遲遲猶豫不決,不知是該攜帶一般西裝打領帶,還是穿戴宴會正式的黑色禮服再綁個經典
的蝴蝶結啾啾。


(整個外翻的蝴蝶結錯誤示範)

還好辦公室的秘書大姊力勸我打領帶比較有年輕人的朝氣,才把黑色啾啾留置遠在幾千里外的倫敦。這下與在座賓客對照,清一色領帶出席,秘書大姊果然所言不假。

蝴蝶結也不是沒有人打,只是
…..戴啾啾的全部都是服務生

好險~(不然有人可能還會把盤子端給我叫我去收咧。


司儀在前頭嘰哩咕嚕一長串,婚禮果然進入了全程日文、腦袋空空的全日空慘劇。忽而燈光全暗,煞有其事放起新郎新娘的入場樂:
 



婚禮習俗可能各地不一,但時至今日,乾杯則絕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世界語言。大飯店挑的乾杯後配樂頗令人玩味就是了:


 

除了乾杯之外,世界各地婚禮好像還有一大通則,那就是一定要有又臭又長的婚禮致詞男方找來自己政府機關長官,女方也找來電視台長官;把晡本來打算在食物上桌前,讓自己停在完全出竅的放空狀態,反正台前 あいうえお 講的全都是日文。就算要當聽力練習勉強聽,講的也全是超有禮貌正式日文,絕對讓人一頭霧煞煞。可是這致詞講得海枯石爛,致詞人說到嘴角全波(老先生都不會口渴嗎?),餐桌上又沒有親切的糖果瓜子和小魚花生供人打發時間,我不得不把部分注意力放回台前致詞。這才注意到男方長官致詞內容裡,真出現了零零星星幾個自己認得出的字:

老長官在人家婚禮提到「阿富汗」、「全球化」和「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幹嗎?

等到老先生終於山盟海誓詞窮下台,大家熱烈送上假心假意的鼓掌,把晡趁機偷偷問了身旁的法國日語通先生:「他剛剛是不是講了阿富汗和恐怖主義這些毫不相關的內容?」

「沒錯。」

「他講這個幹嘛?」

「我也不知道,」聳聳肩,「他可能把昨天的工作報告拿來念過一遍吧。反正最後就說,在這樣充滿挑戰的全球化社會,未來日本的希望就留在K桑這樣年輕人的肩膀上。」

超會扯!難怪官運亨通扶搖直上。不過如果致詞人重點只想講這一句,前面實在不用講到廿幾分鐘鋪陳啦。

幸好最後致詞人數相當節制,除了二位老長官,男方只找來高中同學一位,女方則是由現職同事出席。重點是老長官講話下頭大家莫不正襟危座,一換少年郎上台,服務生馬上毫不客氣傾巢而出,穿流桌間開始上菜,一時間刀叉杯盤鏗鏗鏘鏘,台上講啥倒也聽不清楚,反正當作婚禮配樂就好。

把晡法國雖待過,卻不大識得餐館才有的高檔法式餐點,是以無從評斷那天吃的好料道地與否。不過那天婚禮菜色份量小巧、擺盤用心,入味細膩,至少那份料理準備的方式,是很實在的法蘭西精神。

 




最令人難忘的卻是中間那道牛排。說難忘,倒也不是因為飯店把大廚叫出來,直接在大廳角落大火現場作秀煎給你看而印象深刻:



難忘是因為那時新郎新娘恰好下場換裝準備。當時只記得飯店服務人員跑到我們這桌請咱們移駕,話也沒說清楚,人家是要我們去拿白蠟燭(又是白的,很嚇人ㄟ)夾道歡迎,當作人形通道恭迎新郎新娘再度入場。

說巧不巧大廚剛好把牛排煎完,所以我們這幾個搞不清狀況的外國人,以為是牛排煎好了要自己去拿,我還暗暗竊喜日本人這麼有禮貌,讓咱們這桌老外率先開動。把晡三兩下身手俐落跑到煎牛排的鐵板前頭,卻發現服務生又開始穿流不息往這頭邁進,帶頭那位端起二盤牛排,隨即掉頭離去,送至大廳中央的主桌
……

牛排還是服務員拿了端上桌的啊!

人站在大廚與牛排前頭真是糗到爆了
……


白蠟燭小天使的差事完了,總算可以回到座味嚐嚐牛排的好滋味(唉,哀怨一下,上好的牛肉都冷了)。這場婚宴因為前頭菜色的關係,服務生先前一直遞上的是清爽的白酒,直到這道牛排上桌,紅酒瓶才悄然現身。把晡的紅酒杯給斟滿了半杯佳釀,想起紅肉配紅酒的基本常識,少喝紅酒的我也端起杯子啜了幾口,頓感入口一陣芬芳,竟然忍不住就庄腳俗地把整杯酒咕嚕嚕喝完。

啊!好酒後勁強,頭暈目眩。頭好痛!

「新郎與新娘是在法國當交換學生的時候結識,現在就讓我們歡迎新郎與新娘的外籍友人!……

K桑早在事前就拜託我們各自準備一段日文祝詞,搞得大家一片恐慌,最後自然是個個找人操刀,口袋帶好小抄。把晡昨晚練了不下數遍,可你什麼時候不找我們上台,怎麼這麼會挑時間,選這個我腳都有點站不穩的時候!


(因為紅酒喝太猛導致人放太開,邊講話還身體前傾邊摳眉毛的醜樣。這邊應該是講到
What the hell, I am going to say that in English 那一段……

------------------------------------------------------------------------------------



主婚宴難免還是寫得有些零零碎碎,不過我想以簡單文化觀察的角度,替這篇凌亂的記事收個尾。我猜想這場婚禮應該是由專業婚禮承辦公司負責,所以大小細節都打理得十分妥貼,但是主婚宴部分最精彩的橋段,還是由新娘友人所貢獻的VCR。

新娘本人任職於電視台,同事個個都是專業的記者和攝影師。這段VCR用的是該頻道的新聞攝影棚,找來平日上螢光幕的主播二位用煞有其事的口吻,有條不紊地播報這段新人喜事專題報導。採訪雙方家長、女方住處爆料,用的也全是平日記者訪問消息來源的語調,所以賓客看了都哈哈大笑,效果十足。

這段模擬新聞VCR後來與男方、女方的生平簡介相銜接。我卻注意到影片裡不時強調兩人的優質學歷、工作頭銜,同時很積極地傳遞兩人具備絕佳外語能力的形象。如果影片重點是要講一個兩人如何相識相戀的浪漫故事,這些營造「才子佳人的世紀婚禮」元素,好像都不是那麼必要。然而我轉念一想,日本社會若承襲了儒家只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又怎麼能對學歷和身分地位忘懷?而且東方的婚禮永遠不只是一場婚禮而已,一場婚禮背後,有太多的社會功能值得玩味了。

 

 【給K桑的話】

K桑,如果你有一天因為把中文學通了,或者有人跟你翻了這篇文章,我已經盡力維護你的身分。只是這場世紀異國婚禮對我來說太也新鮮,不寫出心得總覺得手癢,把你個人的婚禮拿來當寫作題材,希望你別介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buc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